本帖最后由 小猫不理 于 2012-8-19 14:45 编辑
不知道坛子里有没有朋友喜欢看方少白的文章的,关于篮球的文章,个人最喜欢的是两位作者:一位是树哥,另一位就是方少白。两人的文章一样长,但都没有拖沓和硬凑码字的感觉,在树哥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对技术的精研,而少白的文章则更多是战术的概览;看树哥的文章常常会惊叹于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严于律己的自我雕琢,看少白的文章则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观感和对战术全面的思考。
相同的是树哥和少白都是超级乔丹迷,不知道两人是否相互认识,呵呵~转帖少白的两个帖子,因为主题相近所以放在一篇帖子里吧,如果坛子里朋友已经看过那可以选择再复习一遍,第一次看的朋友推荐细读,我觉得挺不错的~
方少白新浪博客的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916431921
方少白文章整理: http://hi.baidu.com/qyx0608/blog/item/575d9f1b4d803fd9ad6e75a7.html
------------------------------------------------------------------------------------------------------------------------------------------------------
《无球的乔丹》
大家好,老球迷又来了。
导入三角进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让乔丹更上一层楼的一个转折点。评判一个进攻球员是否厉害,不是看他的进攻技巧有多少,绝招有多厉害,端看他是否能瓦解对方防守。如果一个人没有人防守时,只会一招简单跳投也可以投死对方。所以一个好的进攻球员只需要为自己创造大约一秒或是两秒的无人防守状态,他就可以简单的得分,不需要空中停留三秒拉竿两次,然后艰难的投进一球。
如果要做到这点,简单的挡拆或是screen,都可以达到进攻球员的短暂无人防守状态。不过只是因为挡拆的招数大部份陷入某种特定搭配球员,对方也会进行重点针对防守,所以执行起来的难度会随著自己的进攻成功度增加而增加。就算一辈子打挡拆的马龙先生跟约翰先生也无法用这一招打死对方。
而没有特定针对某一个进攻球员的三角进攻体系,无疑的就成为创造更多简单进攻机会的进攻模式最好的体系。讲求人人无球跑动交叉反挡,不追球只追位。这样人人机会均等的进攻模式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很好的“理论“体系,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可一点都不容易,到现在NBA历史上真正可以说打成三角进攻的,也只有公牛队,至少一场比赛也打了三节。而同样的湖人队,大概只有替补上来的短暂时间的几次短暂进攻,可以看到三角进攻的影子。
为甚麽呢?这有很多原因。第一是三角进攻难度颇高,非常考验球员的智商跟悟性。因为虽说一个无球跑动,但是因为均会均等的情形下,三角进攻不会只为几个球员设定进攻机会,而是全部五人。所以跑法种类繁多而且复杂, 球员的学习能力跟应变能力就会变成关键。所以说难听点,智商不高的球员真的学不好三角进攻(我昨天看录像,比尔卡特来第一时间没有跑到位置,乔丹本来双手准备传球了,就变成一手叉腰,一手收球的狠不满的看著他,哈哈 ~)第二是这是一个团体进攻,所以保持阵容的稳定性。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球队的主力或是重要替补老是变换的话,这个球队是很难同步学习三角进攻的。问题是即使是以前的NBA,球员流动的情形也是相当严重,像公牛或是马刺还有爵士这种阵容稳定的球队相当罕有,造成三角进攻的引进变得相当不现实。尤其是三角进攻狠吃练习时间,NBA赛程繁重,练习时间本来就不多。加上对某些讲求防守的球队来说,与其练一个进度缓慢的进攻体系,还不然练习一个立竿见影的小组配合,跟相对更重要防守练习。
按照乔丹的话来说,学会三角进攻,一年半,真正用好三角进攻,两年多半。两年半? 两年半前的凯子队是甚麽阵容?两年半前的骑士队是甚麽阵容?面目全非啊~有著高流动性的NBA球队阵容,当然三角进攻一直很难移植成功。
最后,三角进攻一直被认为大学进攻体系的原因除了球队的性质不同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球队的球员愿不愿意牺牲自己的进攻机会,而把机会让给其他球员?这对NBA球员来说,这不是等于你把机会让给其他球员,你就可以赚一个助攻欧~你可能只是导球三次四次里面的其中一次,连个助攻都没有的。无关自己数据的进攻体系???降低我持球时间的进攻体系???这对明星球员来说是啥意思???套句AI的话来说,“那我退休好了!!!“
对我来说,能够学会三角进攻的乔丹,跟愿意去学,去接受三角进攻的乔丹,后者无疑是一个更伟大的乔丹。也因为如此,本来当作是让其他球员可以变更好的乔丹学了这三角进攻,结果却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恐怖的乔丹。这恐怕是乔丹始料未及的,更是杰克森想不到的。因为三角进攻是“压抑“巨星的进攻体系,哪知道却会成为一个让乔丹从巨星成为恒星呢?
一个不拿球,就很难在规则下的允许下被包夹的乔丹,一个不拿球,就很让对方容易顾此失彼而得到更多空间的乔丹,一个不拿球,就很难知道很难判断其意图的乔丹,一个不拿球的乔丹第一次出现时,根据phil jackson的说法,“对方感到狠恐慌“。乔丹变成了一个绝大部份从持球到进攻的时间只有两秒到五秒的球员,而只要这区区两秒到五秒的时间,乔丹狠简单的就可以完成进攻。常常看到乔丹就像是miller一样一个交叉screen的掩护之下就接球就投。常常也看到乔丹反跑到低位接球大吃小对方后卫。乔丹利用队友的掩护得到了简单的两秒空挡,然后转化得分。
所以你看到乔丹拿球不是传球就是进攻。没有什么酝酿,没有什么观察,拿到球就几乎有动作,一点都不浪费一点都不随便。 除了第四节的乔丹准备接手比赛之外,前三节的乔丹的出手有著不可思议的简练跟不起眼。 你看不到乔丹太多的像是科比,麦迪,AI,韦德那些豪华得分王有着豪华的控球时间,还有更多的持着球缓慢的观察对手的习惯,或是持著球反复移动准备找机会的行为,这些事情都在乔丹接球前的无球时刻已经准备好或是判断完毕了。 乔丹不是拿球找机会,他也不需要,他是利用队友创造机会然后再拿球。 而事实上,这就是三角进攻的精髓。于是乔丹的打球越来越简化,从以前的华丽变成优雅,而后二次复出到了奇才打球的时后,乔丹更从优雅变成大巧不功的古朴。虽然奇才并没有打三角进攻,但是三角进攻所带给乔丹的打球模式的巨大改变依然存在。乔丹依然利用队友为自己创造机会,就算是自己持球单打,也是明快迅速的做出决定,绝对不黏球,绝对不萝唆,真是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的动作跟节奏。只有七零年代的人才会这样无聊的打球。
看看历年来的除了中锋的得分王之外,有哪个得分王可以像是乔丹这样打球?没有一个。不管是科比麦迪小艾都是如此。不要说得分王了,就说现在球队的得分王,开拓者的罗伊,掘金的安东尼,骑士的小皇帝,哪一个人不需要大量的持球才能得分?近年来真正一个不会黏球的全明星球员大概只有面具侠而已。但是真正具有摧毁对手一整只球队能力的超级明星球员,还要不持球的?那除了中锋欧尼尔邓肯之外,后卫锋线的球员你得回到乔丹时代的滑翔机,或是八零年代的大鸟了。由此可知,要不持球进攻对一个得分手来说,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的疑问是,中锋是不能黏球,因为位置上的被动要球。但是后卫前锋不能像是滑翔机或是乔丹那样却喜欢过分黏球的原因到底是甚麽?是能力问题?还是个性问题?还是战术体系的问题?同样都是三角进攻,七零年代的火箭队打不出来,现在的湖人队也打不出来,为甚麽只有以前的公牛队打的出来? 虽不知到原因,但是如果很多人都做不到,那你真得说这是乔丹之所以就是乔丹的差别。 愿意改变自己的打法,牺牲自己的利益,重新学习繁复的三角进攻,非常有耐性的引导球队整体进攻,非到最后关头不会自己单打,乔丹的这些无私的人格特质跟超强的学习能力,是不是公牛就是公牛队可以成就三角进攻在NBA终于扬眉吐气的重要因素呢? 这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知道,放下了蓝球,乔丹随时都有球。放掉了个人,乔丹成为联盟古今第一人。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光。
乔丹说,不持球,也有球。
---------------------------------------------------------------------------------------------------------------------------------------------------
《何谓黏球》
(因为我转去新浪烽火的无球乔丹的帖子引起很多人的讨论,所以我陆续写了几帖说明,这是其中一帖,转来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好,老球迷又来了
因为上个帖子的关系我发现很多人不明白何谓黏球,所以很多讨论完全是不交集的。我想来花点时间说说这本来我觉得狠简单的一个东西----何谓黏球。狠罗唆的,不想看得快溜~
第一,黏球是一个坏习惯~
黏球,是我小时候打球的时后,老一辈的教练或是球评常常用的一个词。 意思是说一个球员持球的时间过长,好像黏在手上一样。 不管一个球员的任务是啥,数据多好,黏球就是一个坏习惯。 关于这一点,各位可以看看有没有朋友是打正统全场蓝球cuba或是cba的同学或朋友,可以问问他们的教练是怎麽看待黏球的。 小时候练球,球到你手上三秒钟还没有处理好的话,教练的骂人声马上会出现。他不是骂跑位的球员,就是骂传球的球员。跑位的球员如果没有按照预定的时间跑到预定的位置,让传球员要等的话,教练就会骂。如果跑位的球员跑到位置了,那传球员还在拖拖拉拉干什麽?不管甚麽假动作,假瞄篮假传球,甚至多运一下都是不必要的。球是要用沾的,不是要用黏的,这是早期一个很极端的观念。教练会认为多于的动作都是球员过度表达自我的一个无聊习气,球员的目标是执行战术,不是展现自己的高超球技。过度黏球不仅仅是一个坏的习惯,对很多教练来说,这还是一个坏的态度。所以治军严格的教练,其实你很少会看见有黏球的球员。
第二,黏球如果黏的好,干嘛不黏?
这是建立于,如果我黏球的结果也是一个助攻或是得分,那黏球就不是坏习惯萝? 好吧,那我们就来假设一下。有一号球队跟二号球队。一号球队的A运球运了10秒钟,然后切入上篮分球,B拿到球得分。二号球队的A过半场停了一秒就把球给B,B运了两秒给C,C马上切入分球给D,D外线空档得分。 这两种方式都在10秒内结束,两队各有一人助攻一人得分。用任何计算方式运算,这两队效率都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这样的情形继续发生十次,二十次呢?那会出现甚麽变化?
一号球队会出现下面情形
1.球权过度集中在A身上,运球时间过长失误容易变多。
2.球权过度集中,传球路线容易判断,容易防守。
3.球权过度集中,封锁A就等于封锁球队。
4.互动人数及次数过少,其他队员会变得更被动的等球。
二号球队会出现下面情形
1.球队积极跑动,人到球到。
2.球权分配均匀,强弱侧变换快,容易出现空档,不易防守。
其实你会发现,不黏球其实没什麽了不起。但是黏球却是相当的糟糕。假设我刚刚说得一号球队连续二十次都是用相同打法成功,跟二号球队连续二十次成功,那会出现甚麽差别呢?唯一的差别都是那二十次助攻一个是个人助攻,一个是团队助攻。一个有单场二十次助攻的明星球员的球队可怕?还是单场二十次助攻的球队可怕呢? 只用一两场的胜负来看,都一样可怕,但是到了季候赛,到了更强度的比赛时,是个人的力量强?还是团队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最后,一号球队其实就是骑士队,A是小皇帝。可以是76人队,A是小艾。可以是黄蜂队,A是保罗。这些球队有些打过冠军赛,也可能即将打冠军赛,但是这些球队的弱点明显得不得了。这些球队的A就是他们的优点跟缺点,球权过度集中,黏球情形太严重。二号球队就是马刺队。不管打不打进冠军赛,都是强队。
第三,明星球员黏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
一个依靠明星黏球的球队,可以因为明星的实力加上控球时间,而成长成为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球队。以前的小艾加76人队 ,以前的科比加湖人,现在LBJ的骑士队 保罗的黄蜂队。但是这些具有竞争力的球队可以打到总冠军赛,但是他们都不能成为冠军,更不要说成为王朝球队。狠简单,一个只有靠黏球才能发挥力量的明星,就不是一个具有统治力的明星。一个只能依靠明星黏球的球队,就不可能统治这个联盟。 大鸟刚进联盟的时后,就创造最大的胜负差纪录。凭的是甚麽?不是他的高超技术,不是。而是他的无私传球。大鸟第一天训练,助理教练就惊讶的发现,整个球队都会传球了。注意,是整只球队,不是大鸟而已。为甚麽?因为传球,不黏球,是会传染的。你不黏,大家都会跟你一样狠乐意的不黏。每个人都会变得更积极。如果有打过球队的人更能理解我在说甚麽。一个明星球员的积极防守,可以带动整个球队的防守,一个明星球员的不黏球,肯定会让全队一起不黏球。
相同的,黏球也是会传染的。一个明星球员黏球,你会看见四个木桩队友站著等球。一个明星球员黏球,你会发现球队好像只有一个人会打球。一个明星球员黏球,你可能还会发现其他人也一起黏球。一个黏球的明星球员下去休息之后,你会看见这个球队似乎突然又知道怎麽打球了。明星球员黏球不管是教练的胆小或是球员的自私,他所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个球队的其他球员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差。这个明星球员只会造成一种印象,就是所有的人都不配跟他打球。其实不管是对明星球员或是对他的球队来说,黏球绝对是妨碍成长的。只有勇敢的教练,像是禅师那样敢要乔丹或是科比这样大牌的明星放弃球权,不要那麽黏球,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也是球员迈向更高的境界,然后伴随著队友一起长的道路。
第四,控球后卫需要组织进攻,所以黏球。
在以前,我很难想像我们会讨论这个问题。但是现在这样的控卫实在太多了,所以好像我所谓的不黏球后卫才是异端邪说一样。我想,and1的影响力真是太厉害了。
我先来说一下,基本上,控球后卫如何“组织“进攻?一个球队随便都会练了20种战术,组织后卫就是临场决定一个战术,然后要大家去执行战术。如果战术执行不出来,那需要组织后卫临场应变。所以,如果战术执行的出来,那组织后卫不可能需要黏球,因为我没看过需要控卫黏球的战术。如果我是错的,欢迎纠正我,我狠乐意知道这种新战术。如果战术执行不出来,后卫需要随机应变,那就有可能会造成黏球状态。看看我们中国队,很多时候球在后卫手上发不出去,黏住了,为甚麽?因为战术跑不出来。简单来说,一个球队的后卫一直黏球,就表示球队的执行力太差了,因为跑位黏滞,所以球就动不了。
好吧,这是个日新月异的NBA世界,连停球后都可以走两步再停球了,黏点球算啥。当我看到LBJ或是保罗打球的时后,我发现世界真是变了。他们的所谓组织进攻,还不如说是制造进攻。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就是进攻制造机,他们就是得分最短的途径,不是他得分,就是他助攻。当然不是球球如此,但是也没差多少了。但是一个后卫不应该是这样看待传球的。空档不应该是指的只有投篮空挡才是空挡,当队友有空间可以执行更好的传球时那也是空挡。一个好的传球应该可以创造更好的传球,而下一个好的传球就有可能变成助攻。如果总是要把自己的传球变成助攻的话,那这样的后卫的传球选择跟路线都会变得狭窄。然后我刚刚上述一号球队会出现的各种不好的情形都会出现。
好啦,啰嗦了半天,总算把黏球解释清楚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