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篮球技术论坛-NBADO.com 投篮教程 篮球教程 跳投教程 标准投篮教程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tidy

[转]各路高手的毕生篮球经验技巧-金牌教练SZZ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急停跳投的注意事项
本帖最后由 szz19860213 2010-5-10 21:51 编辑
最近由于工作原因,很久没有来论坛,首先先向广大支持者致歉
本人最近投身于训练营和本市业余篮球联赛的计划研究中,工作比较繁琐,每天回家需要调查大量资料以及联系一些相关人员,所以几乎没多少时间过来,相信未来一段时间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下去至少一阵子,所以今天发贴一篇希望能够稍微弥补一下
记得最近一阵子,有不少人问过急停跳投的注意事项,问题从简到繁比较全面,今天就这些问题整合成一个帖子,便于大家学习。
那么在谈论急停跳投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确一个概念:急停和跳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而急停跳投只是把这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了而已,这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动作,更不要把它当做一个独立动作来练习,否则就会进入误区。
急停跳投应该属于突破的分解动作,它的主要运用场合是:在向一侧突破时,对方紧跟持球者,在对方重心跟随持球者移动的同时,持球者迅速收回重心完成急停,然后利用晃开对方的这个空间进行投篮。
那么我们回过头去重新理解一下这个动作,整个动作的第一步就是必须要有一个防守者,其实这是句废话,没有防守者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选择投篮了。但是即便如此,很多人仍旧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去找防守者,然后急停跳投,原因只是为了离篮筐更近一点。这种情况的人我不太好评价,我们单从技术方面去说这个动作,其实急停跳投本身有着很多弊端。第一,在重心没有完全回落的情况下选择投篮的话,很可能因为脚底不稳而使投篮出现偏差;第二,如果你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投篮,本来的绝对空位变成了一个相对空位,丧失了最好的出手机会,而且你在对方面前使用急停跳投对方未必防不住;第三,如果你空位投篮不进,队友不会有意见,但是如果你不投,选择近身急停,而且球还没进那你的队友肯定会骂你。所以,急停跳投一定要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再用,而不是为了使用急停跳投而急停跳投。
有朋友问我,急停跳投的时候为什么会走步,或者为什么找不好轴心脚。其实这就是急停动作跟自己没有形成协调,一般来说身体协调性及球身协调性好的球员自身会主动调整到一个便于自己投篮的位置,而不是可以的去记住要做什么动作,所以其实对这个问题根本上的理解就错了。对于这种球员,我首先建议他去练习协调性和球身协调性,只要协调性和球身协调性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会克服,但是今天在这里还是讲一下。
走步问题的根本在于运球节奏混乱,在运球过程中,身体没有和球配合好,通常来讲我们的运球都是一步一运,在下球的同时急停,停止后球回手;或者是第一步持球后立刻收步急停,两者的关键都在于你是什么时候持球。
如果你选择球回手之后再急停,不管你是向哪一侧突一定保证身体停下轴心脚确立之后,不能再向前迈步,再迈就走步了,所以在急停的时候重心立刻回归两脚中间,然后根据对方距离选择跳投方式。
如果你选择在下球的时候急停,也就是球没回收之前的急停,那你需要在球回手之前迅速根据对方位置迅速选择离对方较远的一只脚为轴心脚进行重心纠正然后撤步投篮。如果你是急停直接投篮那就重心在两脚之间就可以了,不用选择轴心脚。
一般来说,向右突破时如果是左脚在前,则右脚上前半步维持平衡;右脚在前的话,则直接直立身体恢复平衡,因为这时候你的左脚本来就在后面,直接站好平衡位投篮就可以了
有的朋友也有问,为什么急停跳投的时候动作很慢,明明第一下晃开了对方,但是还会因为动作慢而被盖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和之前说的协调性和球身协调性也有一定关系。大部分有这种原因的人都是因为协调性或者控球不好;再就是身体向前压的过低而抬不起来,然后两脚间的重心未能及时纠正。使用急停如果想连接好投篮就必须确保两脚间重心的平衡,也就是说你的非轴心脚必须要放在一个能够抵消身体向前惯性力的位置,在这个基础上重心才能平复才能连接好投篮
想要利用好急停跳投这个技术,首先必须对距离感有良好的把握,知道什么样的距离适合突破,什么样的距离能够投篮而不被对方封盖。当使用急停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对方的重心是否被晃开了,这一点和CROSSOVER是一样的,如果对方重心能够及时回放则可以选择二次变向突破或者后撤步投篮
急停跳投习惯后仰,这是个挺常见的问题。后仰的原因我之前在帖子里有讲过,直接后仰的时候由于力量传导距离短,出手速度快调整时间短,会让人感觉很流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喜欢这种出手方式,因为自我感觉比较良好。我没法评价这种投篮的好坏,因为这种东西相对于人来说只有适合不适合,没有好坏之分,所以只讲一下原理就可以了
还有一部分朋友问,急停跳投的时候手怎么样放才能减少衔接所花费的时间,其实这个问题以前在技术区已经答过很多遍了,今天抽出来再讲一遍。急停跳投的时候由于球未能在一开始就处于一个合理的位置,导致很多球员在出手投篮前都需要再次调整手的位置,或者直接就不会投了,从而丧失投篮机会。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纠正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回到投篮衔接的部分去讲。我以前在讲投篮衔接的时候跟大家说过,投篮的时候只要活用你的左手(非投篮手),就能缩短投篮的准备时间。
在我们急停的时候,为能使球更好的处于可控范围内,我们会双手抓紧球,手通常是在球的两侧,大家可以找一个球试验一下,那么持球的时候双手在两侧180度的位置上,我们首先将球向右侧45度,球到了右手正上方,右手稍微改变一下动作向上举起来就可以成为投篮动作,但是举起来之后,我们会发现左手的位置并不适合投篮,因为手在球的正上方,挡住了出手位置。我们先不管它,就以这个动作将球向上举起,摆出投篮动作,再摆这个动作的同时,也就是手向上抬的同时,要注意了,右手缓缓的向前推,左手顺着右手这个前推的位置向球体的左侧放,当我们手抬起来的同时,左手也回到了投篮动作该有的位置,然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出手投篮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卫中级教学之时间感()
本帖最后由 szz19860213 2010-6-1 15:44 编辑
最近由于工作原因,有机会在室内四区的一些大学里看了一些校级比赛,也顺道收集了不少资讯,今天就统筹一下,然后结合以前的讲解认知整理成一篇帖子供大家参考
关于控卫,之前有发过不少帖子讲过,对于时间感也有提到过,但是没能整理成一篇成型的帖子,那今天主要针对这两样内容做一下较为深入的分析,初学者可以不看,相对有些经验的自己选择性的学习就可以了
说到时间感,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对时间的准确判断力,能充分的判断还有多长时间就到24秒或者30秒,然后计算好出手时间,在最后几秒完成进攻。其实这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确实比较肤浅的理解,因为相对正规一点的比较都有计时牌,能准确的看到时间,根本用不着费脑子去算去数,而最后一投的时机,也往往也可能会因为对自己技术耗时掌控的不利而错过或者匆忙出手。而我们要说的这个时间感,是对整支球队的协调力所做的潜意识掌控
那么我们先说一下时间感所建立的条件。想掌控好时间,调整好队友的发挥,首先老生常谈的一件事就是必须要有娴熟的运球。有一些朋友和会员问过我,说他们自己的运球不是太好,想做只传球的控卫或者组织型小前锋可不可以。如果我们把空位的“基本定义”定在只是观察队友跑位或者粗略的控制一下比赛节奏,那么你会护球就足够了,但是想要能够纵观大局,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制造出空间,传出好球,以及降低对手的防守积极性,或者说选择最好的时机依靠个人突破得分或者突分的话,一手好的运球和突破时必不可少的。
作为全场比赛,队员因为冲刺跑动以及比赛自身的重要性,所带动的积极性相对于半场都是比较高的,这种情况下针对控球后卫的防守强度也都比较高,抄球次数也相对较频繁,如果此时你没有良好的运球和护球能力,光只是应对对方的阻截就够吃力的了,哪还有时间观察走位或者分析时间感?而作为能分析大局观的后卫,他们的运球与护球能力必然是身体本能的一部分,搜易他们才能腾出脑子去想组织的问题。
那其次,就是对队友实力以及运动规律,得分方式,体能状况,配合搭配以及行进路线有充分的理解、掌握以及调控指挥能力;说白了就是要充分的了解队友的一举一动。
那么我们再就时间感所包含的内容及范围做一些解释。时间感综合意义就是对整体场面所做的宏观调控,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个调控法,我来解释一下。从发动进攻到前场,到队友落位,再到进攻结束,这一段时间内,在不同时段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调整。那么首先是进攻到前场的问题,推进时,我们要使用的方式基本上就是“推进”和“快攻"两种,那快攻就不必多讲了,推进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在之前的《后卫简易节奏分析》里面有简单的说过,作为控卫,首先要遵循全队的运动规律不被破坏这一点。那运动规律我们可以从上篇文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这里就不多说。如果我们选择慢速推进的话,通常情况来讲,大多数人的运动规律是不会被破坏的,但是如果队友推进前场的速度过快,那么还是很有可能造成奔跑后的运动规律破坏。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运动规律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跑到前场后投篮可能就找不到准星了,但有一些奔跑之后反而更准(关于这个现象之后有时间的话我会专门发帖讲一下,今天暂时跳过),那么我们就要知道那些人在落位后可以第一时间就直接出手得分,那些人需要暂时平复一下,平复之后他们的运动模式又是怎样。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些人到了空位,我们可以把球传给他,哪些人即便要球也不能在第一时间给。
推进到前场以后,我们要第一次利用时间感来达到目的。之前有说过,全场球的时候,球员防守的积极性都很高,如果这时候我们选择直接进攻,那遭受的防守强度是相对比较大的,所以我们需要依靠消耗时间达到降低对方积极性的效果。通常这个时候,控卫都需要站在3分线以外好护好球,而队友则以慢速姿态进入进攻位置,只要大家不保持高强度的运动,对方的积极性也会相对变低,积极性一旦降低移动力和反应力就会下降。
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外线攻防两端站位,如果你一直在跑,对方就会一直追你或者阻截你,如果对方的防守能力很强,你有可能根本甩不开,或者即便拿球后也不会有很好的机会在第一时间就有得分机会。但如果你站着不动有10秒钟左右的时间的话,对方的积极性势必会下降,而你观察对方积极性下降,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场地的时候突然启动,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拿球的机会,即便对方跟上来,由于积极性短时下降不会瞬间就调动起来,防守强度也会相对降低一些,就会有更好的机会让你得分。那么到这里有一些朋友可能会说,我个人能力很强啊,我不用等到对方降低积极性也可以得分,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要球进攻,那么一对一对方没有全部人员都落位的情况下确实可以,但是业余级别的全场球都是龟缩线内防守,你能打赢一个打得赢一片吗?即便你吸引了包夹防守,把球传给其他队友空位得分,那么队友的运动规律是否平复,对方是否会拦截,是否会对投篮队员形成干扰,这都是难以估量的,而且对方在高积极性状态下如果出现拦截或者场外发球,第一选择肯定是发动快攻,而且两队很有可能就会以这种高强度快节奏打完整场比赛,如果在单兵防守能力上或者体能上不如对方,那么无疑只会给自己和球队增添麻烦。但是如果球队的体能及个人技战术能力高出对手很多的话,这一点就不太重要了,说白了你怎么打都能赢,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
作为控卫,你的首要职责是盘活全队,而不是冲锋陷阵,否则你去打得分卫,不要打控卫。那么在降低对方积极性之后,球员就要对各自的位置加以调整,这时候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无球挡拆与空切,在对方降低积极性之后,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在第一时间找到空位得分手段。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又会用到时间感,在这里我们需要凭借时间感去调整球队找到最为合适的点去发起进攻。
我们举个例子,内线4号位给3号位做了一个无球挡拆,但是3号位并不会投篮,也没有很好的机会上篮得分,也有可能被其他位置的协防队员夹死,如果控卫发现这个时候的位置已经出现混乱不适合进攻,而且有较为充分的剩余时间,那么就重新要球,重新进行组织,而如果时间不够充分的话,则在第一时间要求队友实施投篮或强突。那么值得一说的是,场面上的无球挡拆可能同时出现在球场两侧,如果两人都出现机会则倾向于向内线切入的一方传球,这个比较基本,想必大家知道在此再叨念一下。即便是在球友持球向内切入的时候,内线队员仍旧需要有一人向空位方向撤,避免队友因为进攻受阻而无处传球。而外线球员就要适时的在两侧45度的位置徘徊,一方面寻找相对空位准备接球,一方面避免对方的球后发动快攻
穿插一点题外话,在落位之后其实我们并不鼓励控球后卫担当进攻的责任,但是作为业余级别的比赛,控球后卫的突破得分能力基本上都是全队最强的,所以我们确实需要后卫参与一些进攻,实施传切、突分,但是一旦后卫进入内线,则必须由3号位的球员补好外线的空位,避免对方在得球后第一时间发起快攻。
那么在对方得球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压球,继而就需要压迫对方,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
那么要注意的几点有以下:对方落位之前,首先控卫要对对方控卫实施一定的干扰;如果对方外线没有民现优势,外线球员需要实施的内缩并与队友实施包夹或参与协防;内线球员需要与对方有一定的身体接触。依靠这些来保证自身的积极性,如果对方是控卫采取单人进攻,不需要队员参与防守,集中精力去抢防守篮板,已得到篮板立即发动快攻,如果对方防守人数多,则退回之前说过的方法再进攻,因为这时候其他队员的积极性不能够充分的被调动起来,所以防守强度不会太大,一开始的时候防守都会相对积极一点,但只要持续压制他们的积极性,慢慢的就会变成消极防守,倒时得到篮板球后第一时间立即下三线快攻,估计大部分人退防速度都会变慢。
这样,就能完成比赛中的“积极性压制”战术,当然根据球队实力以及体能消耗状况也能够完成这种压制,但是利用时间感则是相对较为稳妥的方法,关于压制整体比赛时间,以及借助时间和替补的轮转完成体力补充这一些暂时就不说了,估计大多数球员应该也知道,今天暂时就将这些,有问题的话可以跟帖,我会抽时间解答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投篮托球点的问题以及与弹道理论的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经常会被触及,而论坛给出的版本基本都是空掌心投篮,但未经过详细解释,之前有会员来论坛对该方面提出一定的问题和看法,虽然已经给出了解答,但是还是在这里跟大家普及的说一下个人见解
说到托球点,就不得不联系到弹道的问题,那么弹道想必之前大家看过贴的话会有所了解,为了节省时间,给没看过的先附上相关内容。所谓弹道,就是投篮时,从托球点到出手时,球在手部上运行的轨迹。那么常见的就是纯食指出手的食指弹道;食指与中指的夹缝弹道;以及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为基本定向的的中指弹道;以及完全凭手感的直接从掌心划出的中指与无名指,甚至直接从掌底划出的软性的滑动弹道...当然还有一些比较不常用的,今天就跳过不说,单说我们用得到的。
相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球员手的大小是制约选择弹道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想要选择纯食指或者食指与中指夹缝的弹道,综合固定弹道手指本身的问题,以及手大小的问题,基本上我们就必须空出掌心投篮,这样可以适当的强化弹道形成的球的行进路线,以内只有在你空出掌心的前提下,手指才能更好的固定弹道,并让球沿弹你所设定的道路线行进。而空出掌心是间接作用,加强弹道指向性才是最主要的目的,这个观点必须要更新,而有时想要建立良好的弹道,却不一定要空出掌心,这个稍后会讲到。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球员崇尚平铺在掌心上的投篮,其实这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在这种基础上,上述的两种弹道是不可用的,或者说效果会受到影响。那么相信这是应该会有一部分球迷站出来反对,原因很简单——职业球员中不乏用这种投篮方式的好手。这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反对意见,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该职业球员的弹道选择问题;其次球员手部大小的问题
那么先说第一个,如果球员选择的是中指弹道,根据手的大小一部分球员可能就不需要空出掌心了,因为就算平铺在手上,三指的宽弹道同样可以保证球不会偏离既定路线太多,当然如果手太小的话可能还会有影响,但是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这类人。如果是软性滑动弹道,那就必须保证球在手面上的平铺,因为如果你空出掌心了,球很难从中指与无名指、甚至更低的位置划出去。所以针对他们选择的弹道不同,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托球方式
再说第二个,职业球员的手相对于球来说是比较大的,,以常规比例来判断,如果他们在投篮的时候想要加高托球点,球就多半会平铺在手面上,而投球是以弹道为基础,也就是说其实高端托球也就是为了强化球走弹道的准确性,而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下,空出掌心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比如说如果我们拿一个很小的球,要让这个球沿食指和中指的夹缝投出,那么上面我们说过了,我们的主题其实并不是空出掌心,而是让球沿弹道行进,所以这个时候球是否平铺在掌心已经无所谓了。
那么有些会员也问到了,球员在出手前会有一个掌心下坠的动作,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虽然很简单,但也牵扯一些数据。职业球员的手部面积虽然比较大,但是腕部骨头的围数不会比我们多太多,当他们的手向后折的时候,为了强化弹道,依旧需要做一个类似空出掌心的动作,但是因为上述原因掌心没有被空出来而已,这样乍一看,手部就疑似被明显的下压了,而且当投篮上升之前,必定有一个反作用力下压,在这个压力之下,手被下压的情况就更明显了。
那么综上所述,其实球员掌部归根究底的原因就是为了明确“弹道”,确定球沿正确的弹道飞出,置于掌心是否一定要空出来,那是根据球员自身的弹道选择,以及手部大小自行进行的调整,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这一点。作为对于篮球的评论,不要仅限于对于自己的理解,包括外界的一些帖子,看过之后一定不要先入为主的下结论,如果想强化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即可,不要看完之后引用文章随意的对别人,尤其是职业运动员进行评价,因为你不是职业运动员,所以你不会了解他的难处,也不会了解他们采用方法的原因,换句话说,如果每个人的硬软件能力都一样,那每个人都可以去打NBA了,我也不会在这里发帖,你们也不会来这里看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力量传导的换算公式,及远程投篮的支出分析
那文章一开始现就个人帖子说一些建议,自我个人开始写贴以来,多有会员说看不懂,而且这个人数绝对不在少数。那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我写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很难懂,只是在一些特定的环节或者字眼上采用了相对比较新的词汇,又针对这些词汇有一些比较新的理论,如果你们看帖的时候能够用心的去分析这个帖子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只把文字匆匆看一遍就过了,那绝对是可以明白的。而如果在一开始的帖子中你们就不曾用心去分析,那么之后在前些理论存在的基础上深化出来的问题,你们就更看不懂。所以说,看得懂看不懂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态度问题,真心想要求学的人,就算看不懂,自己也会追问到底,而只要你的态度没有问题,我个人也是很喜欢为这些技术类问题提供解答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xMDg5Njg=.html
开始前,我们先来一段视频,这是卡波诺的训练视频,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卡波诺的有一个明显用力的手部动作,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内容,在这个稳定的手部力量支出的前提下,下半身的投篮就变的相对的更加轻松
接下来,我们回到主题,之前我们有讲过力量传导的发力方式,以及如何使用力量传导来完成协调的力量支出。看到论坛有很多会员已经对力量传导有一定的了解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把它深化的讲一下,文章中我们肯定会引用部分数学的内容来完成教学,但是不会超出学生的正常学习范围,所以能力上不会有太大问题,想学的人务必把它看完并理解它
那么我们在力量传导中曾说过,如果我们假设投篮所需要的力量为10,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投篮前的各个身体环节的支出综合调整到10,我们假设以膝盖到腰为一部分(A),腰部以上为一部分(B),以这两个大部分为基础的话,那么这个力量换算公式就为A+B=10
那么在这里我需要给大家深化一个内容,就是力量的支出。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做一下说明,比如说,我们打拳靶如果我们以最低的力量打出,我们可以保证每次打出的力量大致相同,而如果我们每次以最大力量打拳靶的时候,力道也是近乎相同的,只是由于串联的点比较多,导致每次综合力度会有少许差距。那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每个人在单一环节的力量支出都有一个相对的力量最大支出点,而如果我们以这个最大支出使出的力量,每次的力道也是相同的,因为人单一位置爆发力的极限差距是相对稳定的
当我们在进行远程投篮的时候,原本的力量支出恰好在AB两部分比较难控制的输出点上,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说我们投3分球所需的力道为15,而AB两部分最大发力点为(1-10),也就是说,A的取值范围是(5-10),B的取值范围是(15-A)。因为你如果原本的近距离投篮是以10为取值范围,如果要达到15这个值,原本的投篮协调支出力一定会被破坏,那在力量过度支出的前提下,动作就会失衡。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紫色字的那一段不是说力量最大支出点是比较好控制的吗?那既然取值范围中有10,这么说应该很好控制才对,又怎么会失衡呢?那么我们上面说了,原本的投篮我们会讲究一个流畅的力量传导,一旦两部分支出失衡了,力量传导的连接就会出现问题,而且AB也并不是以单一位置的形式存在的,他们本身也是许多环节的集合体。
那么我们要用什么办法作调整呢?那么首先要说的就是,如果你原本的上下肢输出的力量取值范围比较大,能够充分的驾驭3分投篮的力道的话,那你就用原本的方法就可以,无需再做改进,此方法只对那些3分线外感到使不上力的朋友起到一定作用。
我们在投篮的时候,如果力量在到达手臂之前已经完成了协调用力,那么手部只需要跟随下肢出来的力使用跟随力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用力。但是再投远程球的时候,我们需要反其道而行。紫色那一段字我已经说过,每个人的单一位置环节的最大输出点是相对稳定的一个点,我们把手臂手腕的协调支出控制到最大输出点上,然后把它的取值定为恒量(C,假定数值为8),算入公式当中。比如说你原本的力量公式为A+B=15,那么现在公式更新为(A+B+8=15),也就是说A+B的取值范围又回到了10之内,这使得投篮更加容易控制,而不会出现之前的那种情况
在实践上,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针对手部,不管是手臂手腕整体,或者是单一的腕部动作力量支出进行判断,就是说首先要找到最大支出点,感觉每次用一个比较大的力道投篮可以做到稳定,其次你要对手部这部分的最大稳定的支出点在力量传导中占的比重有一个了解,之后我们就要根据练习,把它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然后配合下肢传上来的力道完成投篮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xMDg5Njg=.html
回到这个视频,我们仔细观察他的手部动作,不难发现他的手部动作就是一个最大支出点,由于手部这部分稳定的力量支出,下半身的投篮显得就比较轻松,因为手部提供的力量缓解了对周身力量的需求,而由于手部这部分是最大支出点,所以力道相对容易控制,剩下的就只是调整从下肢传上来的其他协调力
今天内容对于公式和一些概念性的理解需求比较强,如果不懂的话,建议重回力量传导那部分进行学习,之后回过头来看帖应该会好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合粗讲三分线外力量问题以及投篮前倾问题
其实最近应该应大家要求发一些帖子,但是由于很难抽出空,时间一久也就忘记到底要写什么了,如果要发战术类别的帖子,就必须要一些复杂的图片,本人没那技术,所以就在文字上做做一些简单的技术类解释吧。那么还是相同的,看帖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先去看我之前发过的帖子,如果没看过的话里面有不懂的内容属于正常。今天就把常见的三分球问题和前倾问题做一个整合
那么依旧是按照问答形式进行说明:
常见问题1:为什么3分投篮的时候会发不出力?
这个问题几乎每隔几天都会在求助区出现同样的帖子,所以相信也是很有必要说一下的。那么首先要说明的就是,正常角度来说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无法将球从三分线外投到篮筐的,既然力量可以完成这种距离的传输,也就是说你的力量在发挥的时候是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干扰,所以才使力量无法正常输出,那么这些干扰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那么之前我们有讲过力量传导,如果有没看的朋友请自己回头看看,这样比较便于你的理解。在力量传导中我们说过,人的发力是讲究流畅的不能间断的。而实际上投篮所需力量=膝盖+大腿+++手臂,这些力量的总和。让我们带着这个观点回到新手三分投篮的画面,当新手站在三分线外的时候,他们下意识里会感觉这个位置比自己原本投篮的位置要远一些,所以手臂就会额外的输出一部分力量,或者说用尽全力去投,而关键就是在这里了。当你把力量全部集中在手部的时候,这个输出就会占据主导,从而影响你的力量传导的连接,你的膝盖、大腿、腰、胸的力量全部没有了,只有手臂的力量能够发挥力量所以才经常回投不到。
尤其是身体前倾明显的球员,以及过分依靠小臂前推得球员出现这种想象会比其他人更明显。所以我们在发力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把通过身体的各个位置力量逐一增加,先从腿部增加一部分力量开始,每一级分别加上一点点力量,这样不仅使累积的力量变大了,而且可以不让身体的力量传导受到破坏,一旦被破坏则力量于投篮协调性都会下降。
常见问题2:向前跳着投
有这个问题的球员都会有一定的投篮前倾现象,以前有不定期的讲过,今天做一下整合。
有投篮前倾现象的球员,他的投篮都是以球为基本进行全身的瞄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拿球以后,你的整个身体都因为球的存在而改变了,球变成了身体的重心,而我们的动作完全是根据球的存在而进行的调整。其实这种现象在正式赛场上获得稳定出手的机会就会变得很少。反映出来的主要现象就是一旦被对方封堵,你的投篮命中率就会大大下降。因为你的动作是根据球的存在才进行的调整,所以需要只要有相对空位的空间才能出手投篮,一旦面前站了一个人,你与球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所以也不能以常规动作进行第一时间的投篮。
在三分线外的时候也是一样,你的身体为了配合球,在脚下发力起跳的时候会向着球的方向跳,脚下发力越多,总体力量越大,你跳的就越靠前,但是一旦面前有防守者,你肯定就无法投球。所以在面对这类球员的时候,我会让我的队员站在他面前只防突不防投,除非他使用非常规动作,否则基本没有出手机会,而非常规动作的命中率(干拔、后仰之类的)肯定比他常规投篮命中率要低。
那么我们针对这方面给大家一些改进的建议。我曾经说过,投篮只是一个完成身体力量传导的过程,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投篮必须是以你自身的发力与调整为前提,而球的存在不会对你本人形成任何干扰,你有球的时候是这么投,没球的时候也是这么投,而投篮也只是你完成这个由下而上出手的整个力量传导的一个过程而已。相信这句话对于常看我帖子的朋友来讲理解起来并不难,那么再给新手们举一个例子。
任何击发类的一部分武器模式其实都是这样,正好可以和我们以前讲过的弹道理论结合一下,包括投石器,弓弩,枪炮等等。我们在不装填弹药的前提下他的运动规律和他在装填之后的运动规律是没有变化的。并不是说投石器放上石块之前是朝上的,放上石块就朝前了,如果我们把自身想象成投石器,石块想象成篮球。那么投石器在投篮的时候是不会因为石块的存在就让自己的重心跟着石块的方向进行调整了。一是因为两者重量相差太大,不至于压迫身体必须改变动作配合;二是因为他的击发模式是固定的,投石器不管有没有石头在上面它都是那样发力
那么我们在练习投篮的时候也是一样,我经常会告诉一些练习投篮的朋友,练习投篮的第一步是照着镜子练习由下而上的发力模式,自己观察镜子如何让身体的各个点发力连接起来。当动作基本定型之后,我们回到球场也要以同样的动作进行投篮,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忽略球的存在,身体不为球的存在作出任何调整。就是按照这个固定的由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发力,有没有球都一样,在初期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强调进球,只需要让动作定型。当我们能够以自身流畅发力,而不必再去迎合球的时候,我们再去调整力量输出的大小
在不需要前倾的情况下,比赛中我们可以在对手一定距离内从容的投篮,而不必担心命中率受限制,动作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也相对更高一点
而如果你之前前倾投篮是比较准的,而且比赛时能够凭借自身的跑位或者战术搭配找到一定的出手空间,而且短期内你可能还要进行比赛或者娱乐。那你就别改了,因为投篮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如果你一边改一边打比赛拿到最后就是邯郸学步,越改越垃圾,不仅新的没学会,老的也忘了。
今天就暂时先说这两方面的内容,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做一些筛选,有问题的朋友可以跟帖,我会抽空解答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篮不飞的小注意事项
今天主要针对那些快速上篮的时候球会飞的初学者朋友做一个简短解释
当我们在快速运球上篮的时候,很多初学者经常会因为速度过快而使球顺着身体的力量直接飞出去,今天就讲一下主观上避免这种因素的一些小方法
一、力量传导方式
快速前进上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顺应着下身传上来的力量直接把球顺出去,这一点和投篮的力量传导是相反的。在起第三步之后,我们可以先让身体在空中有一个小小的停顿调整,缓冲部分直接上传的力量,然后手部再发力
在协调性进步或者身体控制比较自如的情况下,即便不需要使用这种方法仍然可以轻松地控制,但是初期可以用这种方法控制一下
二、手部发力模式
在上篮的时候,小臂和手掌最好是向上方发力,然后凭借身体惯性将球带入篮筐,这样可以使发力不受起跳影响。这里穿插一个窍门,我们很多球员在上篮的时候都会选择打板,因为感觉这种方法比空心球要容易控制。那如何可以做到掌握好空心进球呢?
我们家里肯定都有平顶的衣橱,如果我们要把球放在衣橱上方,让球保持稳定不掉下来,我们就必须要轻稳的放上去,力道要刚刚好让球停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否则球会直接飞出去或者从另一侧滚下去。而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篮筐想象成衣橱的顶部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球稳妥的停在篮筐的上方,所以对于这个力道我们要控制的相当好
在篮下上篮或者近程投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这种角度去控制自己的投篮,进空心就会比较容易
今天的帖子比较简短,个人感觉也比较简单,大家随便看看,有问题可以跟帖,我会抽时间解答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谈三角进攻
本帖最后由 szz19860213 2010-9-23 22:51 编辑
这个贴拖的有些久了    最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东西,只记得很忙,今天正值中秋节,那么抽空写写,顺便祝各位中秋快乐
其实三角进攻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全局进攻手段被一些球队广泛的运用着,那么先说一下它的特点。首先三角进攻是阵地打法,三角进攻无非就是强弱开列一侧站三人一侧站两人,内线两人外线三人。通常两人侧的外线球员具备出色的单打能力,内线球员策应能力必须强;三人一侧内线球员单打能力强,外线两人走位能力和协同能力必须强
那我们再来说一下三角进攻的优势。当球队以这种阵型站立的时候,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球员间的距离是相隔比较远的,这样可以给进攻球员留出充足的进攻空间,不管是外线的突破,还是内线的强打,在这种分列的形式下都有充足的发挥余地。那么由此可见,三角进攻最简单的直接的方法就是将球交予其中一点实施单打。
但我们在三角一侧发动进攻的时候,球可以轻松的向各个点进行轮转,我们假设ABC为进攻三角的三个点,如果A要向C传球,但是路线被堵,他可以将球传给B,然后再由B把球传给C,因为防止传球通常只在固定的单一路线,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球传过去的几率也就变大了,如果没有机会也可以将球交给弱侧,让他们进行单打。那么由此可见,三角进攻能够将球更好的传导至球员手中
除此之外,当个人挑起球队进攻重担的时候,其他的球员体力消耗就会降低,可以将更多的体能投入到防守中,也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剩余的比赛,那么这也可以说明,三角进攻在进攻中的累计体能消耗人数比较低
如果说是我的球队,三角进攻讲到这里基本就算结束了,但是因为理解的不同,在这里还是开发着给大家讲一下
首先要说的就是进攻空间的问题。
在业余级比赛,进攻空间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球员常常因为包夹或者补防而没有好的出手机会,这跟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先说内线包夹的走位,当球交至一侧内线的时候,由于外线球员本身可能并不具备良好的外线能力,所以防守球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内线的包夹与协防上,而导致进攻崩盘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进攻队员不会走位。
先讲一下以内线为主的进攻方式,还是以ABC为例,当内线C持球后,防守B的球员转而包夹C,留出B在外侧,那么这时候的战术有哪些呢?
首先C可以将球直接传给BB在外线进行3分投篮,即便你从来没练过3分球外线的3分空位命中率和内线被包夹后的强行出手相差应该不大,所以未尝不能一试。但是这一系列的战术对于不同的球员则有不同的要求,而这要求内线球员必须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以及准确判断局势和分配自己体能的能力。比方说即便遭遇包夹,只要球员能力出色、体能充沛仍然能够保证进球,如果外线球员能力一塌糊涂,你不相信他,只要你觉得自己能进球那你完全可以自己打。但是你不能每次都自己打,那样就显得太过单一了,你可以穿插着外传几次,也可以拿球后假传真打来增加自己的手段,也可以为外线赢得更多的出手时间。但是最佳的方式还是将球交给值得信任的空位队友,即便他们没有攻击力,球也可以交由外线重新组织,给自己一定的缓冲时间。而出色的内线球员一旦发现位置、或者身体机能调动的不好都会佯攻之后立刻将球传出,这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外线球员的要求首先要灵活的走位,当你的对位球员有意要向内线实施报价和干扰的时候,外线整体阵型就要拉开,每个人之间要间隔相当大的空间,让球在传导之后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出手,这是业余级别球队做的很不到位的一点,如果外线两名球员之间距离较近,那么球员可以在这之间进行轮转防守,而内线协防球员就可以站在能够同时防住内外两侧的位置上,当阵型拉开之后便有更多的空间进行空位投篮
其次,外线球员可以与内线搭档空切或者传切这种简单的战术,当内线球员持球后,如果其他队员有包夹的意图,其对位球员就要迅速准备向空位切入。所谓的这个空位,不一定是让你直杀篮下或者找到空位得分,主要的目的是将你的防守者拉离你的队友,当然如果有很好的机会也不要放过,而在你跑位的同时,你的其他队友也要做小步的调整,将场面整体阵型保持好,为你之后的落位提前拉出空间
那估计内线讲这些就差不多了,再讲一下外线单点进攻
通常外线攻击侧是在两人侧,由于这一侧空间比较大,在不使攻防转换速度出现重大协调的情况下,也允许这一侧的外线球员寻找一下空位切入。那么我们就以外线球员D和内线球员E为例进行一些解释。
整场比赛是漫长的,而处于团队进攻手段的考虑,基本也不可能全场都将球交给一个人进行与别队的全面对抗,所以有时当局面不宜打开的时候,就会将球交给两人一侧让他们进行单打。首先这一侧的空间比较大,这对于突破而言是有利的,当然这也需要队友的灵活走位,因为业余球队有很多根本不顾外线而是自顾自的站在内线进行拉网式的防守,那如果面对这种阵型你还要选择突破的话,不是对自己的实力有自信就是单细胞生物。只要对方给你空位,最好的选择就是利用这个空位,所以如果外线放空,一定要善加利用这一点,也只有打开外线才能给内线营造更多的空间,如果3分不准就多练,球队没3分不是借口。
如果两人一侧在面框的左侧,那么D的行进空间就是45度对筐的位置到底线这一段面积,除了突破至篮下之外,你也可以主动的去找其他队员的防守者,然后实施传球,而在防守者轮转的时候思维上必然会有一个小的时间差。比方说D向三人一侧的A移动,当移动到A附近的时候,A就要准备走位了,向左?向右?后撤?还是直杀篮下?则要看防守者的倾向。当D晃开他的防守者之后,他的对位球员势必会在他后面,如果这名球员放弃D转而跟随A,那就迫使A的防守者必须要转而防守D,而这一侧也就出现了漏洞,那么A可以快速向这一侧移动,找寻空位机会。要注意的就是传球队员一定要在队友还在跑位的过程中传球,而接球队员也要做好在移动中接球出手的准备,如果等落位后再传再投,防守队员就到了
如果D是过人后直杀篮下,那么就要注意与内线的CE的配合,当对方封堵的时候传空位球,以及接空位球的人怎么躲开对方防守进行走位,这个不难自己研究研究就行了
当然,进攻还包括DE的挡拆配合,这个结合挡拆的内容自己摸索一下就可以了
在一个成功的三角阵地战中,队员间的相互连接和轮换是成功因素之一,想打三角进攻,球员必须要会基本的进攻走位,不会走位,不懂抓战机对于三角进攻来说是致命的;再熟悉进攻走位之后,还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以这个阵型快速的实战攻防轮转。这都是最基本的因素,如果大家以后看比赛,在看三角进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非持球队员的移动方式,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理解帮助队友制造最佳的进攻空间。另外,在使用三角进攻的时候,一定要活用场地,包括底线位置,我发现现在有很多球员根本不向底角移动,可能是感觉到那里没有命中率,但是走位的时候,有时候根据战术要求是需要你必须向一侧移动的,否则空间就被限制了
今天就讲这么多吧,有问题的话可以随时问,我将抽空解答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粗讲战术观
此帖谨献给想要学习战术的朋友,在此做一些粗讲,让大家对战术有个具体的模糊性理解,新手及想把自己固定在球员的朋友就不要看了,否则容易混乱
所谓战术,就是两个团体,以个体的集合表现,在同一个空间内展开竞技。把这句话说得俗一点,就是篮球虽然是团体运动,但是这个团体却是由个体组成的,由于个体的能力和想法都不一致,所以需要用统一的战术观以及小战术的搭配去抑制以及发挥他们的劣势和优势
所谓宏观战术,是一支球队长时间打法与节奏的直接体现,那么我们在这一点上就需要明确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去打,首先是单体的攻防能力,我是不是有那么一两个比较强的点,是不是要以这几个点为基础做战术策划,那么打的时候球怎么正确的交由这两个点,怎么给他们拉开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打,其他人怎么去迎合这个战术。
其实宏观战术不外乎两个直接因素,一是空间,二是时间;而战术的本质就是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去实现空间与时间上的搭配从对手那里得分,甚至能够压制对方
那么先说一下以空间方面为主入手的进攻
比方说前两天我有发帖讲过三角进攻,三角进攻就是以各个点的牵制为基础,发挥单点攻击力的最佳体现,而三角进攻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给与了球员足够的空间进行攻击,使他们有突破空间、背身单打的空间、以及实现战术搭配的空间,只要有空间,不被包夹,他们就可以得分。
而除了三角进攻之外,我们还要考虑的就是球员的跑位进攻,在跑位的同时我们如何通过掩护或者其他队员的牵制给跑位队员制造空位,让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实现相对空位上的投篮。
除此之外,当然还包括例如挡拆这种小战术搭配实现营造空间的目的
在保证空间的基础上利用个人优势,或者战术配合来得分,那么这毕竟是粗讲,所以这里的小的空间差和时间差的体现和搭配就不在这里讲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研究一下
那么其他角色球员在这个进攻流程中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呢?当你不参与进攻的时候,你在场上不是仅仅看着他们打就行了,你也需要不断地移动,移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1,为进攻球员营造空间;2,牵制自己的对位防守球员;3,保证自己能够有合适的空间能够接到持球者的传球;4,与进攻球员实施战术搭配;5,给无球队员创造进攻空间;6,保证自己与其他无球队员的空间间隔;7,提前判断攻防转换的时机
也就是说,当你在球场上瞪着眼看队友打球的时候,你的这几个功能已经完全丧失了,无形间的整支球队的能力也丧失掉一部分
那么说完之后,再来说一下以时间差为主的宏观战术
说到时间就不得不说跑轰战术,长时间在快节奏下利用冲击性和速度对对方形成的直接性压迫,那熟悉跑轰的球迷都知道,炮轰就是利用快速的攻防转换,在己方落位的同时,对方落位之前利用这个时间差,以及借由这个时间差所形成的空间差找到空位对攻击对方。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打人立足未稳,在别人做好防守之前就出招就可以避开对方的有效防守,使防守强度降低,但是前提是你的球员是否有这种快速进攻的能力,以及倘若对方已经做好了防守的情况下又要转而用什么方式进行攻击,这都是在战术计划之内的。
那么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知道,利用时间差的直接效果是球队有了更多的至少为相对空位出手的机会,然后借由这些点的直接进攻或者球的传导找到合适的时机快速出手。
说完这两类给大家穿插一点战术实例,先举一个三线快攻的例子,当我们三线快攻的时候,如果对方只有两人参与防守,首先空跑的两人通常是被贴防的,如果防守持球者很可能导致篮下空位,虽然有几率截断传球,但是失误率相对更高。那么在跑的时候持球者可以选择三分外定位直接投篮,也可以选择直杀篮下,但是他的行动却受到了其他两名队友的跑位限制。如果两名队友选择直杀篮底,这在业余球赛时常见到,那么持球者必须选择投篮,因为只有投篮才有空间出手,但是由于快速跑动,他的身体节奏未必适合直接进攻,不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而职业球队比较常见的是球员保持三线快攻的姿态分列球场两侧,即保证自己接球后的进攻空间,又能给外线球员一定的空间施展。那么持球者就可以选择投篮或者上篮,如果防守者上来补防立刻就分球,由于其他两名队员有无球后的停滞时间,他们的运动规律更符合投篮要求,也可以在接球后实施单打。
如果是跑轰球队,则有可能跑位球员选择在外线落位,这样内线的空间就会更大,更利于持球者突破,但是这要求他们具备很好的外线能力,和走位能力,能在第一时间选择合适的位置接球出手,并且命中
说到这里,再给大家补充一点关于利用冲击力攻击的例子,这也是我们国家内线球员做的不太到位的一点。我们看球的时候应该不乏看到这样的场面,控球后卫直突篮下,这时他的侧翼或者身后有一名扣将紧随其后,控卫假投真传,扣将接球后直接将球砸进篮筐。
那么首先就理论观点来分析,如果接球者是选择在空位接球出手,确实更加符合空位出手的原则,而扣篮则有可能被封盖。
但是我们反过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首先,扣篮的命中率更高,即便不进也有可能造成犯规,如果能进球,对于球队士气的鼓舞也更加有利。而我们经常打球的朋友或者经常看球的朋友都应该知道,球员在奔跑后持球身体的冲击能力以及弹跳能力要比站在篮下防守的队员,甚至因为防守控卫之后造成身体已经失调的情况下的球员要更有优势。所以说,这种加上冲击力的得分相对来说更直接有效,而且如果你在空位等待接球,等球传到你这里,防守队员可能也已经补上来了。
而我们国家的内线球员就是缺乏了这种向篮底冲击的能力,一是他们的助跑起跳能力确实不乐观,这是能力问题;二是因为他们的主观上并没有这种侵略意识,而是只想着如何持球打,或者更稳妥的出手。而现在国内赛场,只要果断使用冲击篮底中国的内线势必无法防守,这在世锦赛上已经被强烈的体现了出来,中国的内线防守无法应付这类冲击,常常因为这种得分被得十几分甚至几十分都是常见的。所以,不管是一个业余还是职业教练来说,充分利用这一点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估计今天这些内容能让对战术有兴趣的朋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跟帖,我会抽空解答
发表于 2014-4-13 13: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发的链接不行啊  怎么是回复帖子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2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ire 的帖子

链接是复制粘贴WORD文档生成的目录造成的而成,至于为什么一点击就回复,我也不清楚。
也就这么点,自已慢慢看吧,别点链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NBA篮球技术论坛-NBADO.com 投篮教程 篮球教程 跳投教程 标准投篮教程 ( 鲁ICP备18000611号 )

GMT+8, 2025-5-4 07:48 , Processed in 0.0393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