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idy 于 2014-4-4 11:28 编辑
控卫中级教学之时间感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忙工作,一直无暇来论坛,今天上来一看,人气减了不少,所以在此发贴一篇,以供大家参考
以前发贴曾跟大家说过,中锋球员的空间感必须要好,而控球后卫则必须有良好的时间感,那么在讲过空间感一段之后就给大家讲讲时间感的运动方法
大家都知道球场上分得分卫和控球后卫,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球员即具备良好的球感,又能投能突,在大部分比赛的时候站在了控球后卫的位置上,其实这种方法不禁完美,因为得分卫的时间感很少有比较强的,他们更倾向于短时间内得分,所以对于球队整合团队进攻及遏止对方进攻时间都是比较困难的,这也见解说明为什么很多人崇拜的AI不能打控位的原因之一
要说时间感,我们就要知道时间感的范畴,在比赛中,时间即是固定的也是未定的,因为比赛只有48分钟,但是随着进程的变化,会出现很多短时暂停的时机,例如换人,受伤,叫暂停等,而控位就是要拥有在这种固定时间内合理的利用己方时间,并带动全队打乱对方时间控制的能力,这就间接说明了为什么很多职业教练都喜欢用经验比较丰富的控位,而不喜欢用年轻人
在了解时间感的范畴之外,我们就要知道一下时间感的作用,合理运用比赛时间主要用来:给己方充分进攻至前场的机会,从而节省体力;合理运用时间增加己方进攻机会和成功率;减少因高速高频运动而出现的高失误率;打乱对方比赛的步调等.那么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些例子说明一下
大家都知道进攻时消耗的体力比防守时要少,因为防守者必须移动的比进攻者更快,幅度更大;但进攻时的步调比起防守更难调整,所以我们不选择高速到前场后参与进攻,一来是为了维持身体节奏,再者是为了避免无氧状态下体力和大脑思维能力下降,所以控位在能将球安全带到前场的情况下,没必要和队友一起狂奔,那无疑会影响己方的进攻效率,当然,有快攻机会除外
当在己方处于劣势时,如果己方拥有有大赛经验的控位,无疑会比较有利,因为在劣势时,由于分差原因,一些年轻的后卫就会因为急噪而把进攻时间加快,而这却正中对方下怀,使己方更容易犯上面那一段中所说过的错误,节奏加快之后,不仅自己难以调整好节奏,队友所受的影响更大,如果此时你快速推进,对方势必包夹,如果你打不进再把球交给队友,队友由于节奏突然变化,肯定也很难进球.所以此时,我们需要的是压缩进攻时间,而非加快进攻节奏.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举一个例子,如果说你快速推进到前场只需4秒,遇到包夹,然后队友突进至前场,再花去3秒,你突破不成,传球,队友未落位的情况下接球,出手再花去3秒左右,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0秒,而且进球几率不会很高,而这还没算上进攻失误或者二次甚至三次进攻所浪费的时间,如果长传的话还伴随着高失误率.但如果按照常规计算,我们8秒推进至前场,队友从启动到落位最多需要10秒也就是额外再加2秒,再把剩下的过程改为单体一次进攻或者简易配合将时间压缩到5-8秒之内,总共需要15-18秒之间,(其实实际根本用不了这么久)虽然乍看之下进攻时间久了,但是进球几率却增加了.
有些球员看到这里可能认为还是快速进攻比较划算,但是实际却不是这样,因为这时我们还需要再换算一下这个公式中的其他成分,当你快速推进到前场的时候,大部分球员的大脑处在无氧状态下,而对方防守是单体模式,体力上不会有太大的负担,不论你进攻成不成,都很可能直接被对方快攻.而且最坏可能是直接造成潜在4分甚至5分的分差(进攻不成-2,对方进球+2或+3).当对方快攻时,你们需要再一次全速回奔,这样就进入了二次无氧状态,如果对方进球,分差保持不变或越拉越大,心态比较轻松,不会有心理压力;而己方状况恰恰相反,二次消耗加上分差使得球员体力消耗越来越大,一旦体力消耗大了,剩下的比赛就可以说是垃圾时间了.
综上所述,当我们处于劣势的时候,不能毫无意义的加快进攻节奏,而是要在保证不打乱己方节奏和进球几率的前提下,压缩进攻时间
当我们处于优势的时候也是一样,不能只一味的拖比赛时间,有好的得分机会一定要得分,该快攻的时候仍旧需要快攻,该拖对方体力的时候也一定要拖,如果只一味的去想着把时间耗完,到最后很可能会连出手机会都没有,所以在局面占优时一定要打高成功率,以及让队员争取进攻篮板.如果抢得进攻篮板则重新组织一次进攻.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方势必会更加急噪,也会增加犯规次数,只要罚球保持稳定基本不需要担心.
今天先讲这些,让大家对时间感有个概念,以后再给大家讲一些详细内容 |